“十三五”是推進製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的第一個關鍵五年。
工信部副部長王誌軍23日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,“十三五”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即將如期完成,綜合實力再上新台階,兩化深度融合水平顯著提升,製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。
連續十年保持世界第一製造大國
“上天有神舟,下海有蛟龍,入地有盾構”。近日一台最大開挖直徑達16.07米的超大直徑盾構機在中國鐵建重工集團長沙第一產業園下線。這台“巨無霸”盾構機整機長150米,總重量4300噸,這是我國迄今研製的最大直徑盾構機。
而在十多年前,盾構機的關鍵技術還被國外壟斷,嚴重依賴進口。由於不掌握核心技術,設備需要外國專家遠渡重洋進行檢修。昂貴的進口成本,低效的設備維護,耗時的跨國溝通,嚴重影響著中國基建的效率和發展。
重大技術裝備關係到國民經濟的命脈,盾構機等裝備製造業自主創新水平的提升,反映了中國製造實力的增強。“十三五”以來,一批關鍵技術和產品取得重大突破,嫦娥攬月、胖五飛天、天問啟程、北鬥組網、雙龍探極,時速350公裏“複興號”動車組批量投入運營,C919大型客機用材、平板顯示基板玻璃等新材料實現突破。
今年以來,麵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衝擊和國內外複雜嚴峻的不利環境,中國製造不僅滿足了國內抗疫的需求,還馳援了全球抗疫和經濟恢複。
工信部規劃司司長盧山介紹,除了高鐵“走出去”、核電“走出去”、衛星“走出去”之外,新冠肺炎疫情期間,我國還有很多醫療物資、防護物資、醫學設備’走出去’,CT(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)機等設備已經銷往全球1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萬多家全球醫療企業,這標誌著我國很多“新名片”得到了全球認同。
數據顯示,2016~2019年,我國工業增加值由24.54萬億元增至31.71萬億元,年均增長5.9%,遠高於同期世界工業2.9%的年均增速。2019年,我國製造業增加值達26.9萬億元,占全球比重28.1%,連續十年保持世界第一製造大國地位。
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信息通信網絡
“寧可路等車,不能讓車等路。”工信部新聞發言人、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聞庫說,“十三五”期間,我國信息通信業保持平穩較快發展態勢,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信息通信網絡,4G基站占全球4G基站的一半以上,5G商用邁出堅實步伐。目前,我國已累計開通5G基站69萬個,連接用戶數超過1.6億。
聞庫介紹,我國持續推動電信降費,推動企業推出各種優惠資費方案,取消手機國內長途漫遊費、流量漫遊費,推出了“流量當月不清零”“網速提速不提價”等舉措,並針對低收入和老年群體需求,推出了“地板價”資費方案。
“十三五”以來,我國固定寬帶和手機流量的平均資費下降超過95%。各項舉措每年惠及手機或者通信用戶10億人次以上,切實提高了老百姓的獲得感。
今後,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加快5G部署,開展網絡切片、行業虛擬專網等技術模式創新,完善網絡覆蓋,持續推進千兆光纖網絡建設升級,不斷提升通信網絡綜合承載能力。進一步深化農村及邊遠地區的網絡覆蓋,使農村群眾更好地共享信息技術發展成果。
工信部還將大力推進應用創新,以5G和千兆光纖應用創新為著力點,深度挖掘垂直行業需求,鼓勵信息通信業與工業、交通、醫療、能源、教育等各個行業更大範圍、更深層次協作創新,不斷豐富應用場景,構建廣泛應用生態。
工業互聯網產業規模達3萬億
傳統酒業瀘州老窖集團擁抱工業互聯網,成立了四川智同數據信息公司作為數字化營銷建設試點平台企業,積極擁抱大數據時代的產業紅利。
近日,智同數據、坤湛科技、中國中小企業四川網三方聯合打造“白酒定製產業孵化平台”,整合集白酒生產、罐裝、包裝、倉儲物流於一體的定製酒服務,為有定製酒需求的商家、消費者,以及產業鏈上下遊相關服務企業,搭建線上化、數字化、智能化的一體化數字服務平台。
瀘州老窖集團總工程師李錦鬆表示,傳統產業向數字化轉型是必然趨勢,把數據轉化為生產力,把資源轉化為可深度挖掘的“金礦”。通過數字化工具和營銷,有效地連接了供需雙方,帶動白酒產業鏈的上下遊發展,整合白酒產業資源。
這是中國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的一個縮影,工業互聯網平台成為我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。聞庫表示,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順利推進,低時延、高可靠、廣覆蓋的高質量外網延伸至全國300多個城市,連接超過18萬家工業企業,“5G+工業互聯網”512工程加速推進,各地基礎電信企業積極地與工業企業進行對接,在建項目超過了800個。
目前,北京、上海、廣州、武漢、重慶五大國家頂級節點基本建成,75個二級節點上線運行,具有一定行業、區域影響力的平台超過70個,工業設備連接數超過4000萬台(套),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,融合應用覆蓋30多個重點行業,智能化製造、網絡化協同、個性化定製、服務化延伸和數字化管理五大新模式新業態創新活躍,提質降本增效成效顯著。
聞庫介紹,工業互聯網產業規模達3萬億元,多方協同聯動的產業生態進一步擴大,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成員達1700家,相關技術、標準、研發、應用等方麵的產業合作不斷增強,對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和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日益顯現。
中小企業經營效益不斷好轉
中小微企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生力軍,是技術創新的重要源泉,是擴大就業、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撐。
王誌軍表示,“十三五”以來,國家推動出台並落實係列惠企穩企政策,為企業紓困解難,中小企業政策體係不斷完善,服務體係不斷健全,有力保持市場主體穩定,對居民就業的帶動作用明顯。在信息通信、軌道交通、新能源汽車等領域成長出一批創新能力強、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和“單項冠軍”企業,中小企業專業化能力明顯提升,活力和競爭力不斷增強。
疫情對中小企業的經營發展造成了一定的衝擊。為幫助中小企業複工複產,渡過難關,黨中央、國務院從財稅、社保、金融等8個方麵陸續出台了90多項政策措施,實施效果已經顯現並將持續發揮作用。
湖南茶悅餐飲財務總監成小鳳告訴第一財經記者,茶顏悅色的門店都是小微企業,享受了一係列減稅降費政策。上半年直營門店公司享受生活服務業、小微企業免征增值稅共減稅1085萬元,社保費減免311萬元,享受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優惠並緩交企業所得稅110萬元。
“最直接的政策效應是政府把財稅優惠實實在在地下放給了企業,減輕了民企的財稅負擔和經營壓力,讓民營經濟能夠釋放自己最大的潛力。”成小鳳說。
二季度以來,中小企業的經濟運行狀況呈現持續向好的態勢,生產效益指標逐步好轉,企業信心逐步恢複增強。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,前8個月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的利潤總額同比增長了0.6%,盈利狀況基本恢複到去年同期的水平。營業收入利潤率恢複到了5.6%,比上半年提高了0.3個百分點。
工信部中小企業生產經營運行監測平台調查顯示,中小企業國內訂單、出口訂單指數連續7個月回升,反映流動資金緊張的中小企業比例連續7個月下降,有招工需求的中小企業比例連續3個月回升。
(來源:第一財經網)